今年国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下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调低了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深入了解今年我区粮食生产和价格情况,分析判断后期粮食价格走势,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变化,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在秋粮收获期组织全区价格部门,就粮食生产、市场价格、种粮收益、市场预期,以及当前粮食市场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内容开展了一次专项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种植结构发生改变,粮食产量预期上涨
2017年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26亿亩和9730万亩,均超过目标。播种面积和预计产量比去年略有增长。粮食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二减四增”,即玉米、马铃薯面积减少,小麦、水稻、大豆、杂粮杂豆面积增加。呼伦贝尔市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975.9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32.6万亩,大豆种植783.8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0.6万亩,稻谷种植36.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3万亩。通辽市2017年玉米产量相对稳定,减少幅度不大,亩均产量较上年提高。巴彦淖尔市玉米播种面积为36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7.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一是2016年3月份国家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新政策的实施确立了玉米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二是农民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自主调整种植结构,部分玉米改为青贮玉米和饲草作物。
(二)供给侧改革见效,粮食收购价格上涨
玉米 今年是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二年。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玉米去库存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从今年春秋两季玉米调研的情况来看,玉米产量有所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国家鼓励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增加,尤其是深加工行业增加速度较快,玉米开始出现产需平衡的格局,年度结转库存有所下降,收购价上涨。从此次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区新玉米上市收购价格西高东低,价格高于去年同期。秋粮收购开始以来,2013年、2014年临储玉米全部拍卖出库,达拉特旗腾出空仓容约7.4亿斤,拍卖进入市场的玉米价格从0.73元/斤一直涨到0.85元/斤。呼伦贝尔市2017年10月至11月标准品收购价0.60—0.70元/斤,比2016年托市收购价格上涨33.33%—48.94%;通辽市、赤峰市玉米折标收购价格在0.68—0.81元/斤,比2016年托市收购价格上涨23.64%—39.66%;巴彦淖尔市折标收购价格为0.81—0.85元/斤,比2016年托市收购价格上涨10.96%—13.33%。呼和浩特市玉米收购价格由10月下旬的0.81元/斤涨到11月份下旬的0.85元/斤,涨幅为4.94%,比2016年托市收购价格上涨8.97%。
部分盟市玉米收购价格
地区
|
收购价格
|
呼伦贝尔市
|
0.60—0.70元/斤
|
乌兰浩特
|
0.62元/斤
|
赤峰
|
0.68—0.79元/斤
|
阿左旗
|
0.71—0.79元/斤
|
达拉特旗
|
0.73—0.85元/斤
|
兴安盟
|
0.74元/斤
|
通辽
|
0.77—0.81元/斤
|
巴彦淖尔市
|
0.81—0.85元/斤
|
呼和浩特市
|
0.81—0.85元/斤
|
大豆 今年大豆增产是导致大豆收购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随着新豆上市量增加,收购价格低于2016年同期。呼伦贝尔市10月—11月大豆标准品收购价格为1.70—1.80元/斤,比2016年同期下降4.04%—5.26%。大豆收购价格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国际进口大豆价格下降的影响。11月25日大连港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为3420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300元/吨。
小麦 今年我区小麦收购价格总体略高于去年。11月下旬全区主要小麦产区小麦收购价格为125.83元/吨,同比上涨2.97%,但是优质小麦收购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巴彦淖尔市花小麦每50公斤收购价格为150.00元,环比持平,同比下降6.25%。巴彦淖尔市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2016年的粮经饲比为44.6:53.6:1.8,调整为2017年的48:50:2,增加了粮食和饲草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三)秋粮收购开秤价高,农民存在观望心理
从近几年玉米销售情况来看,玉米销售时间即本年11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农民反映往往推迟销售总能等个好价钱。据调研情况,土左旗饲料公司2016年11月下旬已收购了大约1万吨玉米,而今年才收购了4000吨,而该企业的玉米收购价格(0.85元/斤)高于秋季粮库的拍卖价(粮库拍卖后到企业价0.83元/斤)。2017年秋粮收购已经陆续展开,由于今年玉米、小麦收购价格呈上涨趋势,农民观望、惜售心理较强,期待后期价格能够继续上涨,预计12月份以后,价格将趋于稳定,农民将逐步出售手中余粮。收储企业也存在观望态度。调研中发现,受当前玉米价格相对不稳定、收购风险较大、筹资进展等因素影响,规模粮食收储企业因收购动作不大,小规模粮食收购企业相对比较活跃。
(四)收购价格上涨,种粮亩产增收
通过对部分种粮户的调查,今年种植秋粮预计产量及收益如下表。
2017年种粮户生产成本、收益调查表
|
项目
|
玉米
|
谷子
|
高粱
|
葵花子
|
成本合计(元)
|
742.4
|
836.7
|
715.9
|
788.5
|
预计亩产(公斤)
|
720
|
321
|
490
|
190
|
预计价格(元/公斤)
|
1.58
|
2.86
|
2.08
|
6.00
|
预计收入(元)
|
1137.60
|
918.1
|
1019.2
|
1140.00
|
亩预计收益(元)
|
395.2
|
81.4
|
303.3
|
51.5
|
通过调查,玉米收益还是要高于其他作物。玉米的种植相对与其他品种而言,省工省力机械化程度高,而且收益略高于其他农作物,部分农民种完地后可以去外面打工以增加收入,再加上农民的种植习惯,玉米种植面积在短时间内降下来有一定的难度。
从调查情况来看,今年玉米种植丰收,亩均增产约170公斤(水分25%左右),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也略有上涨,农民亩均较上年增收约为190元。从调查的盟市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玉米生产者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
(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围绕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做文章,并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2016年后,国家对玉米收购政策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同时确定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通过两年来的政策引领和政府结构性调整的有效推动,我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按照“稳粮扩经、增饲促牧、特色增效”的思路,以“订单促调整”,巩固提升优势产区玉米单产产量,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瓜果蔬菜、青贮玉米、优质牧草、杂粮杂豆等作物种植设施农业有序发展。达拉特旗在去年调减28万亩玉米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调减13万亩,连续两年保持了10%以上的调减幅度,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63∶20∶17调整为58∶21∶21。2017年,我区一些盟市为引导种植产业调整,通过种植补贴的发放,来促进农民种植品种的调整,如对种植葵花、谷子、甜菜发放促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补贴,这一政策的实施,2018年农民种植选择将更加理性,尤其玉米种植将更多地考虑政府引导、比较效益和市场供求变化。因此,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一二三产业将得到进一步融合发展。
(六)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国家临储政策的取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以国家临储玉米取消时的价格进行比较,农民每公斤玉米减少收入0.45元/公斤 [2.16元(国家临储三年平均价)-1.57元(农民现在出售价)-0.14元(玉米补贴每亩204元折算)=0.45元/公斤];二是以市场化价格进行比较,农民得到的玉米补贴属纯收入,实现收益价为1.71元/公斤,与国家前几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相比减少收入0.21元/公斤 [1.92元/公斤(当时农民三年平均出售价)-1.57元/公斤(农民现在出售价)+0.14元(玉米补贴)=0.21元/公斤]。以每亩产量650公斤为例,每亩则减少收入136.5元。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加工企业对政策调整需要适应。在临储政策取消后,如何保证企业的空仓容不闲置,在秋粮收购中发挥作用,确保农民手中的余粮尽快出售,目前,尚无相关政策。在全国玉米产量并没有大幅减少、库存高位运行、加工需求没有完全回暖、国家一次性储备收购计划及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尚未明朗、市场价格不清的情况下,各收购主体不会贸然入市,收购进度将受到影响。
(二)农业产业有待转型升级。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市场需求,由于地方优势产品的品牌效益未得到充分推广,加之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农产品的收储还仅限于原材料的阶段,未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三)粮食收购企业资金短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前,国家粮食储备库有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粮食收购占商品粮总量的85%以上。改革后,加工企业和自有资金的民营企业成为粮食收购主体,按照农发行的现行贷款政策,除中央和自治区储备粮轮换收购可提供轮换收购资金外,盟、旗级地方储备粮轮换贷款也提高了贷款门槛,在要求盟、旗政府出具了轮换贷款风险承诺后一些当地的中、小收储企业贷款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四)农户种植意识需要提高。因为缺少大型粮食深加工企业和规模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容易出现跟风种植,无序调整。比如谷子和黍子种植,如果没有规模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极有可能造成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和农民减收的风险。从农民自身来讲,农民过度依赖政策种粮的格局已经打破,除了政府引导以外,农民必需提高对市场的驾驭能力,要充分了解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种植品种。
(五)收储方式单一。目前收购价格达不到农民心里价格预期,农户依然存在观望、等待、惜售心理,大多数粮食作物可能会长时间存放在农户庭院中,特别是沿用过去的“地趴粮”方式存储粮食的农户,坏粮问题不容忽视,保粮工作形势严峻。
三、几点建议
(一)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大力扶持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鼓励和强有力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要确保粮食耕地面积不作它用。
(二)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链条。要加大市场信息指导服务力度,重点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综合、跟踪和发布,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确定调整自己的种植方向。进一步强化宣传、利用现代化媒介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强化品牌建设,引入资本建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构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支持。一是给予收购资金支持,当前加工企业和自有资金的民营企业依然是粮食收购主体,建议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对资信较好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二是推广粮食银行产后服务业务,农户存粮后,“粮食银行”免费代农户存储一定期限,并按优惠价格代农户加工粮食,农户提出处置自己粮食的要求时,“粮食银行”将粮款打入存粮卡中。
(四)拓宽粮食收购渠道和空间,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一是各类粮食收储企业要积极开展购销合作对接,引进客户及资金,搞活粮食流通。二是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采取措施鼓励粮食就地加工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有效发挥粮食加工“调节器”作用。
(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大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兴修水利,解决农田用水和排灌,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大对农业相关病虫害防治科研投入及技术推广,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六)加强技术教育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一是强化农业人才引进工作与现有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院派”与“经验派”的良性交流与互动,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人才成长机制。二是加强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和科学种植的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和科学种植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增产促增收,增加效益。
(七)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秩序。要从源头上加强化肥、农药质量等价格的监管,保证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行为,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同时应加强市场价格行情预判,正确引领农民科学种植、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